Nama saya ialah Tan Yu Chun
B.M.(penulisan):20%
B.M.(pemahaman):45%
B.C.(penulisan):55%
B.C.(pemahaman):37.5%
B.I.(penulisan):2%
B.I.(pamahaman):26%
sains:66%
M.T.:49%
Kawan saya ialah Tew Chi Heng
B.M.(penulisan):26.7%
B.M.(pemahaman):47.5%
B.C.(penulisan):56%
B.C.(pemahaman):67.5%
B.I.(penulisan):3%
B.I.(pamahaman):36%
sains:60%
M.T.:57%
2010年11月1日星期一
2010年3月8日星期一
元宵节
每年农历的正月十五日,春节刚过,迎来的就是中国的传统节日--元宵节。 正月是农历的元月,古人称夜为“宵”,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。正月十五日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,也是一元复始,大地回春的夜晚,人们对此加以庆祝,也是庆贺新春的延续。元宵节又称为“上元节”。 按中国民间的传统,在这天上皓月高悬的夜晚,人们要点起彩灯万盏,以示庆贺。出门赏月、燃灯放焰、喜猜灯谜、共吃元宵,合家团聚、同庆佳节,其乐融融。 元宵节也称灯节,元宵燃灯的风俗起自汉朝,到了唐代,赏灯活动更加兴盛,皇宫里、街道上处处挂灯,还要建立高大的灯轮、灯楼和灯树,唐朝大诗人卢照邻曾在《十五夜观灯》中这样描述元宵节燃灯的盛况“接汉疑星落,依楼似月悬。” 宋代更重视元宵节,赏灯活动更加热闹,赏灯活动要进行5天,灯的样式也更丰富。明代要连续赏灯10天,这是中国最长的灯节了。清代赏灯活动虽然只有3天,但是赏灯活动规模很大,盛况空前,除燃灯之外,还放烟花助兴。 “猜灯谜”又叫“打灯谜”,是元宵节后增的一项活动,出现在宋朝。南宋时,首都临安每逢元宵节时制迷,猜谜的人众多。开始时是好事者把谜语写在纸条上,贴在五光十色的彩灯上供人猜。因为谜语能启迪智慧又饶有兴趣,所以流传过程中深受社会各阶层的欢迎。民间过元宵节吃元宵的习俗。元宵由糯米制成,或实心,或带馅。馅有豆沙、白糖、山楂、各类果料等,食用时煮、煎、蒸、炸皆可。起初,人们把这种食物叫“浮圆子”,后来又叫“汤团”或“汤圆”,这些名称“团圆”字音相近,取团圆之意,象征全家人团团圆圆,和睦幸福,人们也以此怀念离别的亲人,寄托了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愿望。 一些地方的元宵节还有“走百病”的习俗,又称“烤百病”“散百病”,参与者多为妇女,他们结伴而行或走墙边,或过桥,走郊外,目的是驱病除灾。 随着时间的推移,元宵节的活动越来越多,不少地方节庆时增加了耍龙灯、耍狮子、踩高跷、划旱船扭秧歌、打太平鼓等传统民俗表演。这个传承已有两千多年的传统节日,不仅盛行于海峡两岸,就是在海外华人的聚居区也年年欢庆不衰。
2010年1月25日星期一
新年

春节和年的概念,最初的含意来自农业,古时人们把谷的生长周期称为“年”。《说文·禾部》:“年,谷熟也。”在夏商时代产生了夏历,以月亮圆缺的周期为月,一年划分为十二个月,每月以不见月亮的那天为朔,正月朔日的子时称为岁首,即一年的开始,也叫年,年的名称是从周朝开始的,至了西汉才正式固定下来,一直延续到今天。但古时的正月初一被称为“元旦”,直到中国近代辛亥革命胜利后,南京临时政府为了顺应农时和便于统计,规定在民间使用夏历,在政府机关、厂矿、学校和团体中实行公历。
1949年9月27日,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上,通过了使用世界上通用的公历纪元,把公历的元月一日定为元旦,俗称阳历年;农历正月初一通常都在立春前后,因而把农历正月初一定为“春节”,俗称阴历年。
传统意义上的春节是指从腊月初八的腊祭或腊月二十三的祭灶,一直直到正月十五,其中以除夕和正月初一为高潮。在春节这一传统节日期间,我国的汉族和大多数少数民族都有要举行各种庆祝活动,这些活动大多以祭祀神佛、祭奠祖先、除旧布新、迎禧接福、祈求丰年为主要内容。活动形式丰富多彩,带有浓郁的民族特色。
1949年9月27日,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上,通过了使用世界上通用的公历纪元,把公历的元月一日定为元旦,俗称阳历年;农历正月初一通常都在立春前后,因而把农历正月初一定为“春节”,俗称阴历年。
传统意义上的春节是指从腊月初八的腊祭或腊月二十三的祭灶,一直直到正月十五,其中以除夕和正月初一为高潮。在春节这一传统节日期间,我国的汉族和大多数少数民族都有要举行各种庆祝活动,这些活动大多以祭祀神佛、祭奠祖先、除旧布新、迎禧接福、祈求丰年为主要内容。活动形式丰富多彩,带有浓郁的民族特色。
2010年1月18日星期一
2010年1月11日星期一
溫馨小故事
每個人一生中都要信兩種教
昨天我和一個朋友聊到一句話,我覺得很有意義,每個人一生中都要信兩種教,妳知道是什麼教嗎....? 當然不是睡覺.....^.^是不計較與不比較......人活著都會有許多的慾望,慾望多了,漸漸會慾求不滿,到最後就演變成為了滿足自己的慾望而去傷害別人...如果我們凡事不與人計較,便不會有口角,也不會勾心鬥角,如果我們凡事不與人比較,便不會有慾望,也不會欲求不滿,因此我們做人要謙虛,要知足,更要惜福....我們要把自己縮小,不斷的縮小自己,小到能將自己放入別人眼中,因為眼裡是容不下一顆沙子的,倘若能將自己縮小到放入別人眼中,讓別人都能接納妳,這樣才是真的會做人,世界這麼大,每個人都有他的過人之處,如果我們不懂得縮小自己,只是一味的覺得自己比別人厲害,這樣永遠都不會成功,永遠都不會滿足,也永遠都不會快樂....因為一山比一山高,所以不要去和人家比較,這不是要妳因此不求上進喔.....,是要妳懂得謙虛....而是要妳將心放大,去包容每一個人,從家人,朋友,甚至陌生人.....也許我解釋得不是很好,但我體會很深....如果每個人都能有所體悟,都能放寬心,相信都會過得很快樂.....
昨天我和一個朋友聊到一句話,我覺得很有意義,每個人一生中都要信兩種教,妳知道是什麼教嗎....? 當然不是睡覺.....^.^是不計較與不比較......人活著都會有許多的慾望,慾望多了,漸漸會慾求不滿,到最後就演變成為了滿足自己的慾望而去傷害別人...如果我們凡事不與人計較,便不會有口角,也不會勾心鬥角,如果我們凡事不與人比較,便不會有慾望,也不會欲求不滿,因此我們做人要謙虛,要知足,更要惜福....我們要把自己縮小,不斷的縮小自己,小到能將自己放入別人眼中,因為眼裡是容不下一顆沙子的,倘若能將自己縮小到放入別人眼中,讓別人都能接納妳,這樣才是真的會做人,世界這麼大,每個人都有他的過人之處,如果我們不懂得縮小自己,只是一味的覺得自己比別人厲害,這樣永遠都不會成功,永遠都不會滿足,也永遠都不會快樂....因為一山比一山高,所以不要去和人家比較,這不是要妳因此不求上進喔.....,是要妳懂得謙虛....而是要妳將心放大,去包容每一個人,從家人,朋友,甚至陌生人.....也許我解釋得不是很好,但我體會很深....如果每個人都能有所體悟,都能放寬心,相信都會過得很快樂.....
年的故事
相传,很久以前,有一个叫“年”的怪兽。这个怪兽十分可怕,身子有小山那样高,嘴巴有大象那样大,长得有点像龙,又有点像麒麟。天黑以后,如果没有月亮,它就会跑出来吃人。 人们被这个怪兽吓坏了,每天都东躲西藏,没有心思耕种,很多田地都荒芜了。天上的玉帝知道了这个情况,心想:“百姓不种地,天下不就大乱了吗!”于是,他派神农老祖来人间降服“年”。神农老祖可是“年”的克星,他抓住这个怪兽,一顿鞭打,然后把怪兽关进了监牢。这下,它可不能在人间为非作歹了。 可是,玉帝的心肠太软了。过了一段时间,他觉得“年”受的惩罚也不少了,就给“年”一个恩赐,月亮每圆过十二次,就可以给它一个晚上的时间去人间吃东西,这一晚就是“年三十夜”。“年”被关了三百六十四天,只有这一晚的自由,于是,它更加变本加厉地危害人间。有时候,它一次就能吃光整个村子的人和牲畜。因此,每到年三十夜,家家户户都彻夜不眠,点上蜡烛(candle),说一些吉祥话相互安慰。 有一年,一个须发皆白的八十岁老人提议说:“与其每个年三十夜都提心吊胆,害怕被‘年’吃掉,还不如团结一心,与它斗一斗,也许还有战胜它的机会。”众人一听,都觉得老人说得有理。于是,那一年的年三十夜,人们聚集在一起,将收集起来的青竹点燃,青竹燃烧时,发出巨大的爆裂声。“年”来到人间,看到冲天的火光和奇怪的巨响,吓得灰溜溜地逃跑了。那一年,人和牲畜都毫发无损。第二天一早,人们就高兴地相互问候,以庆贺彼此没有被“年”吃掉。 这就是“年”的来历,随着历史的发展,到了汉代,过年已经成为一种传统习俗。至于中国另一个隆重的节日——春节,是由原始社会的“腊祭”演变过来的。古时候,农事完毕后,人们为感谢神的恩赐,感谢祖先的庇护,都要举行(celebrate)隆重的祭祀活动。
学习:看完了这个故事,小朋友们应该知道过年是怎么一回事了吧?“年”虽然可怕,却也抵不住人们的集体智慧,所以,只要我们团结一心,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了。转载自Fun学园
学习:看完了这个故事,小朋友们应该知道过年是怎么一回事了吧?“年”虽然可怕,却也抵不住人们的集体智慧,所以,只要我们团结一心,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了。转载自Fun学园
订阅:
博文 (Atom)